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公安局聚焦法治公安建设目标,认真贯彻“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求,坚持“一体化”联动、“一盘棋”推进、“一股劲”落实,全面推进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和执法责任体系改革,执法质效稳步提升,打造执法规范化建设样板。
源头管控,接报案机制更加规范
“有了接报案大厅,解决了我们报案难问题,由公安机关管的,他们指派相关警种立案,不由公安机关管的也会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渠道,真是太方便了。”在晋城市公安局城区分局接报案中心,报案后的王先生感慨道。晋城市公安局进一步深化受立案制度改革,以统一标准全面开展接报案场所建设,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接报案工作的指导意见》,实行“市局平台+县局中心+所站”的建设模式,将上门报案、自接警情、110接处警警情等全量纳入监管范围,对案件类警情处置情况、案件受立案情况开展全环节监督,实现每日“警情清零”。
接报案中心精心打造“1+2+N”模式,由1名法制民警、2名辅警专职负责日常接报案登记、审核把关、任务分派和环节把控等工作,常态化督促办案单位依法及时接收案件。与此同时,从治安、刑侦、经侦等警种选拔骨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和法律服务团队,保障接报案工作质量。
多措并举,执法素养稳步提升
晋城市公安局法制支队选取典型案件,分析执法全过程,梳理案件办理过程中易出错的环节,去年以来,编制证据指引,汇编典型案例31期,并同步制作微课程,精准提升全市公安机关案件办理水平。
去年4月,晋城市公安局组织209名执法办案部门负责人、派出所所长参加专题考试,通过“以考促学、以学促用”的方式,促进全警养成自觉学法、真正懂法、严格用法的良好习惯,全面营造学习法律知识的浓厚氛围。
晋城市公安局在公安网开辟“法治在线”专栏,设置“刑事执法”“行政执法”“公安政务服务”3个问答模块,基层民警提问后由法制支队统一审核,并分配至专业警种进行答复。在一问一答间,实现法律素质和实务能力提升。
“‘法治在线’让基层民警通过线上平台与市局业务骨干‘面对面’会诊案件,很多疑难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办案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阳城县公安局八甲口派出所民警张军阳说。
晋城市公安局围绕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和新出台的法规等,常态化开展“法治讲堂”系列培训,同时购买培训课程,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对全市600余名民警进行辅导。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9名民警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140名民警通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试,民警执法能力素质显著提升。
科技助力,执法管理精准高效
晋城市公安机关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为载体,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创新研发“智慧法制”平台,实现对执法办案全流程预警监督、多维度分析研判、智能化积分统计,全方位对执法各环节进行动态监督,打造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一体化保障的执法办案和监督管理新模式。
“有了‘智慧法制’平台,让执法监督工作事半功倍,工作方式更加智能化。特别是预警功能,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提醒民警办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了办案瑕疵。”高平市公安局河西派出所民警牛海波说。
“智慧法制”平台重点围绕警情、案件、案卷、场所、涉案财物、音视频等6大类156个执法风险预警点,对执法办案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执法风险实时监测、精准管理,并及时向办案民警推送预警信息,确保执法规范、公正。
晋城市公安机关统筹考虑派出所的案件数量、治安形势和警力配备,大力推广派驻和兼职法制员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确定兼职法制员168名、派驻法制员22名。他们依托“智慧法制”平台,以事前盯源头、事中盯环节、事后盯整改的方式,及时向办案民警下发执法提示函,将案件服务保障、监督审核放在执法第一线,提升了案件办理质效。同时,依托执法积分系统,将全市执法办案民警纳入考核体系,为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提供公正、客观、科学的依据,激励民警多办案、办好案。平台运行以来,晋城市各级公安机关执法问题数和执法瑕疵数均大幅下降。(记者 庞卫坤 通讯员 董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