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栏目导航 > 警方提示

提高老人防范诈骗“免疫力”,守护长辈的“钱袋子”

发布时间: 2022-05-05 11:31:00 信息来源: 晋城市公安局

互联网时代诈骗套路层出不穷老年人对新鲜事物接收能力较弱风险防范意识低,极易成为实施诈骗的对象下面归纳整理了5类常见诈骗套路帮助老年人识别。

骗局一:冒充“公检法”诈

骗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告诉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或其他原因已经涉嫌重大案件(如涉嫌洗钱和非法集资等),甚至把你的照片做成了一个假的通缉令,如果你心存疑虑,骗子就留下所谓公安机关的固定电话,让你电话查询。随后,为了让你自证清白或声称保护你的财产安全,要求你把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部转到所谓的公安机关安全监管账户里。

防范攻略: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办案调查,不存在“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员核查资金、转账汇款等。若收到这类电话,一定要和家人多商量,有疑惑可咨询附近公安机关,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骗局二:“欠费”诈骗

骗子冒充电信、邮政或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欠费、电视网络欠费、取包裹快件或公积金账户冻结等,先套取你的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然后再实施诈骗。

防范攻略:接到此类电话,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有疑惑,拨打官方服务电话或亲自去相关机构证实电话内容的真实性。

骗局三:中奖诈骗

骗子冒充电视台、福彩中心或税务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告知你中奖了,让你把个人信息和住址发给他们免费给你寄奖品,或者交纳少量邮(税)费再领大奖、或者发送钓鱼网站链接诱导你点击转账这是骗子玩的“大数法则”,总有人因为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一旦有人上钩,骗子既能骗取邮费或税费,又能套取个人信息倒卖后用于二次诈骗

防范攻略:不要相信所谓的工作人员留的电话号码,不点击对方发送的陌生网站或链接,如对所谓的中奖信息有疑问,打官方电话或到发奖单位证实真伪。

骗局四:银行卡诈骗

骗子冒充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或理财公司人员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你信用卡欠费、银行卡办理、推销高收益理财产品、进行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及传销等,骗取你的信任,诈骗你的本金

防范攻略:牢牢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购买理财产品要到正规金融机构才安全可靠。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只要不贪心,多留心,定能识破骗子的把戏。

骗局五:“温情”骗局

骗子冒充亲戚、朋友、同事等熟人身份,通电话或盗用QQ、微信好友头像、昵称,以生病、出车祸借钱或要求发红包等理由实施诈骗

防范攻略:未经电话或见面核实的转账要求一律拒绝,尤其是多年未见的熟人,一定要多方核实对方身份,以防受骗。

版权所有:晋城市公安局  主办单位:晋城市公安局  地址:晋城市迎宾街289号  电话:2030110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24号  网站标识码:14050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