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从源头上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全面推动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质增效,晋城交警支队通过“五化”模式,严格道路交通领域风险源头管理,深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一是“户籍化”管理。依托自主研发的“农用车备案登记管理系统”,每日对农用车清单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户籍化”管理,真正做到不漏一辆车,确保底子清、情况明,截至目前共登记备案9万余辆农用车,9万余名车主。
二是“精准化”劝导。结合农村交通违法和事故规律特点,以乡村客运、面包车、摩托车、农用车等车辆为重点,紧盯“一早一晚”“周末”等重点时段,联合“两站两员”,严格落实交通安全劝导“七必上”措施,守好村口路口,把交通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累计劝导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万余起,开展交通安全面对面宣传3万余人次。
三是“科学化”防治。全力推进突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聚焦急弯、长下坡、平交路口、路侧险要无护栏路段等公路安全隐患突出路口路段,共完成3处部督、8处省督、1处市督隐患治理;对隧道、临水临崖临沟无护栏险要路段、平交路口、长下坡、急弯、事故多发等事故多发路段“拉网式”进行排查整治,共排查27处道路隐患,己整改完成25处,2处正在封闭施工中;全年以交安委名义下发隐患整改建议书、通知书、风险预警提示函共计76份。
四是“常态化”检查。采取上门走访、集中排查、暗访检查等方式,深入40余家重点运输企业,对企业安全监管制度落实、车辆安检情况、GPS动态监管系统运行、交通安全学习教育、与驾驶人签订责任书等情况开展安全大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严防“病人”“病车”上路。同时对安全隐患突出的运输企业及时进行约谈提醒,下发隐患预警通知书,切实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年共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50份,风险提示函51份,约谈高风险企业40次,督促整改问题隐患173个。
五是“动态化”清零。严格道路交通领域风险源头管理,每月对全县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监管以及重点驾驶人、重点车辆和重点企业通报,公路客运、旅游客运、营转非客车、危化品运输车、校车等五类重点车辆“三率”均为100%,从源头上为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